胸部肿瘤科团队参加第20届世界肺癌大会并作学术交流
十二五期间规划新增太阳能项目39个,装机76.6万千瓦。
目前,市场依然是供过于求。然而,再往食物链的下一级看,在美国的州一级,7月加州通过一项针对穷人和弱势群体的FiT补贴法案。
2012年下半年中国国内市场大约有5GW的需求量,这将大大缓解中国晶硅制造商在美国市场面临的压力。例如,日本新的上网电价补贴机制于7月1日开始实施,为太阳能发电机提供每千瓦时42日元的补贴,期限为20年。纵览全球光伏整个大环境,下游供应商陷入困境,受世界范围内的产能过剩影响,过去六个月光伏产业制造部门停滞不前。直面挑战光伏行业玩家眼中的最大进步和主要挑战是什么?Golden Gate SolarTech首席执行官Sabena Suri表示:最大的进步是对中国造太阳能发电机电池板征税以及大量制造商关门歇业。德国下调FiT补贴,并取消了对10MW以上光伏电站的资金,并于4月1日生效。
5月,美国两位参议员公布了他们要求引入本地成分要求的计划,目的是阻止中国光伏制造商利用美国的30%税收减免政策。欧盟的调查将仅限于反倾销,并且还未被受理。之前在中国,这些是无法想象的。
所以,明年在整个光伏市场的净增长,中国和日本会占到60%。东方早报:怎么看待美欧的双反?徐继伟:从一定角度上看,双反有其正面意义。而企业在建造的时候,成本又几乎是最高的,因为大家都是很火热的。但是回来的火热程度不会像2010年。
作为多元化企业,3M是道琼斯30种工业指数之一,2011财年销售额近300亿美元,生产7万多种产品。如果中国GDP增速是7%左右,光伏增速达到GDP增速的3倍,是可以期待的。
东方早报:2010年全球光伏行业火爆,出货量出现了翻番的增长。产能过剩、欧美双反(反倾销、反补贴)、产品价格全线暴跌,中国光伏行业深陷严冬之中,不过总部位于美国明尼苏达州的3M公司(NYSE:MMM,下称3M)却表示已经听到了行业拐点来临的脚步声。而2011年,光伏产业急剧转冷,到三季度时,中国光伏产业更是遭遇了美国双反,3M为何选择此时大举扩张?徐继伟:经济学当中有个概念劳伦斯魔咒效应,就是经济火热时,大家造摩天大楼,过了四五年之后楼造好,经济开始衰退了。东方早报:怎么看海外市场?徐继伟:日本会是一个重点,日本54个核电站关了52个,现在日本朝野包括民众都希望弃核,所以他们在太阳能应用方面的推动力度很大,比如说日本政府现在对大概一年期内安装的新太阳能电站的采购价保持25年不变,日本现在的需求非常大。
双反的正能量东方早报:目前中国的光伏业务占到了3M光伏业务的比重有多大?徐继伟:占3M全球光伏业务收入的60%。现在已经宣布的十二五规划是21GW,这个数字可能还会上调。劳伦斯魔咒东方早报:3M对中国光伏产业有怎样的预测?徐继伟:我们预计今后中国的光伏应用年均增长20%至30%,是现实的。现在欧洲的需求很大,是没错,但是欧洲对净增长的贡献很小,低于10%,日本和中国明年在净增长上一定占主导地位。
如果没有双反,行业里面的很多问题会继续发酵,总有一天会爆出来,但爆出来的后果会比现在严重得多。徐继伟称,反周期扩张不仅降低了扩张成本,更关键的是,大规模量产的时候,可能便赶上光伏行业的恢复。
不过,中国光伏产量全球最大,但在本土的安装量非常小,我们预计未来光伏在中国本土的应用潜力会非常大。因为它使得供大于求的泡沫提前爆破了。
我们则是逆流而上,在低谷的时候我们也是在继续往前走,整个建造成本比较低,等到工厂建好了之后,大概明年的年底,光伏产业的景气周期又可以回来了。双反后,出现了两个新的催化剂:一个是很多企业因为受到市场挤压,开始主动降产能,降的都是无效产能。你现在看,晶澳、海润、英利集团和阿特斯(阿特斯阳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它们的有效产能都开足了,供求关系在开始慢慢接近,我不是说已经到了1:1,但确实在接近中。2008年,全球光伏行业高歌猛进,3M当时成立了一个可再生能源部,主要指向太阳能。特别是我们的组件客户,几乎已经连续四五个季度亏损了,大家都在压价。东方早报:随着整个光伏行业的利润下滑,顾客压价很厉害,你们是否感受到了这种行业压力?徐继伟:其实我们在2010年行业非常火热的时候,就预计到了可能会有一波调整,无论是否有双反。
随着供求关系的平衡,以及中国和日本光伏安装量的拉动,我们预计明年年底,光伏行业便将迎来新的一轮周期。这样每瓦的成本就降下来了。
另外一个催化剂,是以前从来没见过中国政府有这么大的力度去推动光伏本土应用。我觉得降成本有必要,但不是惟一路径,最重要的还是提高组件效率。
2011年9月30日,在全球光伏业身陷低谷之际,3M投资10亿元的3M材料技术(合肥)有限公司破土动工。我们的客户卖组件,是以瓦计算的。
这些事情在双反之前是政府想做都做不到的,相当于提前去泡沫不过,中国光伏产量全球最大,但在本土的安装量非常小,我们预计未来光伏在中国本土的应用潜力会非常大。你现在看,晶澳、海润、英利集团和阿特斯(阿特斯阳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它们的有效产能都开足了,供求关系在开始慢慢接近,我不是说已经到了1:1,但确实在接近中。2011年9月30日,在全球光伏业身陷低谷之际,3M投资10亿元的3M材料技术(合肥)有限公司破土动工。
徐继伟称,反周期扩张不仅降低了扩张成本,更关键的是,大规模量产的时候,可能便赶上光伏行业的恢复。产能过剩、欧美双反(反倾销、反补贴)、产品价格全线暴跌,中国光伏行业深陷严冬之中,不过总部位于美国明尼苏达州的3M公司(NYSE:MMM,下称3M)却表示已经听到了行业拐点来临的脚步声。
25GW是什么概念?是去年全球的安装量。因为它使得供大于求的泡沫提前爆破了。
3M全球中央执委、3M中国及香港工业产品事业部资深副总裁徐继伟近日在接受早报记者专访时透露,我们的光伏客户,像晶澳(晶澳太阳能)、海润(海润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最近干得热火朝天,有效产能都已开足。该基地定于2013年四季度建成投产。
双反的正能量东方早报:目前中国的光伏业务占到了3M光伏业务的比重有多大?徐继伟:占3M全球光伏业务收入的60%。这些事情在双反之前是政府想做都做不到的,相当于提前去泡沫。现在欧洲的需求很大,是没错,但是欧洲对净增长的贡献很小,低于10%,日本和中国明年在净增长上一定占主导地位。我们则是逆流而上,在低谷的时候我们也是在继续往前走,整个建造成本比较低,等到工厂建好了之后,大概明年的年底,光伏产业的景气周期又可以回来了。
另外一个催化剂,是以前从来没见过中国政府有这么大的力度去推动光伏本土应用。据介绍,3M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开始介入光伏业。
而2011年,光伏产业急剧转冷,到三季度时,中国光伏产业更是遭遇了美国双反,3M为何选择此时大举扩张?徐继伟:经济学当中有个概念劳伦斯魔咒效应,就是经济火热时,大家造摩天大楼,过了四五年之后楼造好,经济开始衰退了。我觉得降成本有必要,但不是惟一路径,最重要的还是提高组件效率。
双反后,出现了两个新的催化剂:一个是很多企业因为受到市场挤压,开始主动降产能,降的都是无效产能。之前出口形势好,中国政府只要在本土提供土地、电力、人力、物力、财力,不需要创造太多的本地市场,整个行业就起来了,而出口对本地的经济、就业率又都有带动,何乐而不为?现在出口出现障碍,政府就得在本土应用上加大投入。
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欢迎您提出来!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果侵犯了您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